2016年上半年,我国零售业122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包孕百货、购物中心、超市、服饰、珠宝、家电数码、药店、电商等零售业态,实现营收8943.68亿元,实现净利润214.9364亿元,净利润率仅为2.40%。
比2015年全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88家公司)平均净利润率2.79%下降了0.37个百分点,比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101家公司)平均净利润率3.62%下降了1.22个百分点。
备注:
1、图表为不完全统计,数据滥觞为上市公司财报
2、钱币单元统一为人民币,美元、港币已按2016年6月30日的汇率转换成人民币
3、业绩中未标明业态分类的均为该上市公司上半年所有业绩
数据与阐明
1、营收下降面比2015年扩大,但比本年一季度缩小。
营收下降的公司有68家,营收下降面为56%,这一数据,比2015年的47%扩大了9个百分点,但比本年第一季度的64%缩小了8个百分点。
2、净利润下降面比2015年有所扩大,比本年第一季度略有提高。
净利润下降的公司有79家,净利润下降面为65%,这一数据,比2015年的60%扩大了5个百分点,比本年一季度提高了1个百分点。
3、营收与净利润双降面从2015年的33%扩大到了49%,吃亏面达17%,这比2015年扩大了2个百分点,比本年第一季度扩大了10个百分点。
4、百货与购物中心:5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2628.01亿元,占营收总额的29%,实现净利润-53.0726亿元,营收下降面77%,净利润下降面75%,营收与净利润双降面67%,都高于平均下降水平。但百货之所以会泛起全行业平均吃亏的状况,首要是受“人和贸易”巨额吃亏的影响,其营收仅为5.23亿元,吃亏却高达144.93亿元。
剔除这一非凡状况,别的56家百货、购物中心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
吃亏面较小,仅有8家公司吃亏,吃亏面为14%,小于平均吃亏面,8家吃亏企业吃亏总额6.47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吃亏0.8亿元。
别的56家公司实现营收2622.78亿元,净利润总额91.85亿元,净利润率3.50%,高于平均程度1.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尽管百货、购物中心行业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在不息下滑,但现实状况要比想象的好一些。
5、超市业态:13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413.7亿元,约占营收总额的16%,净利润23.85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11%,净利润率仅为1.68%,低于平均程度0.72个百分点。作为零售主力业态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的盈利能力越来越退化,这是值得业界深刻反省的问题。
更值得存眷的问题是:
具有国有后台的超市上市公司遍及泛起了吃亏或频临吃亏的场合,其原因究竟安在?
拥有大润发、欧尚两家标杆企业的“高鑫零售”,固然净利润在超市行业高居榜首,高达14.61亿元,但净利润也下降了3.4%。这是一种趋势照旧短期间的波动还有待调查,但这一状况应该引起业界的警悟:大型综合超市可能比百货的状况更糟糕。
区域性零售公司起身的超市上市公司凸显杰出的经营业绩,此中,永辉超市实现净利润6.7亿元,步步高实现净利润1.72亿元,红旗连锁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夙昔被商务部纳入流畅20强的企业曾经也达到过年净利润5到6亿元的杰出业绩,但十余年今后的今天,却泛起了吃亏,再过几年,假如没有大的变化,终局是或许预料的。
有些企业步步高升,有些企业年年下滑,是经营问题照旧体例问题?谁能为这些下沉中的企业担责?谁能拯救这些企业?
6、服饰珠宝行业:37家公司(含珠宝、化妆品)实现营收1137.23亿元,占营收总额的13%,实现净利润109.709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51%,净利润率高达9.64%。这些企业并不是纯粹的零售公司,大大都多半是生成加工与零售营业相连系。
有几个明明特点:
营收与净利润增减状况总体好于零售业上市公司平均程度:营营收下降面43%,净利润下降面54%,营收与净利润双降面35%,吃亏面14%;
吃亏额度较小:5家吃亏公司总吃亏3.4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吃亏0.692亿元,这与全行业超百亿元净利润比拟,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有些服装企业在转型中实现了新成长,业绩有了显著改善,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加。如“李宁”实现营收35.96亿元,同比增13%,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204.23%;
周生生、亨得利等珠宝钟表行业都泛起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降。总的来说,服饰、珠宝、钟表、化妆品德业,也正在步入一个转型、整合、蜕变的新期间。
7、药店行业:7家药店、药妆企业,实现营收613.63(可比营收507.33亿元,不包孕屈臣氏106.3亿元)占营收总额的5.67%,实现净利润9.19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4.27%,净利润率1.81%。这是零售业上市公司中独一一个大部门公司(除屈臣氏中国)的营收与净利润都有所增加的行业,但这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显然还处于较低程度,跟着医药离散鼎新的深切,这个行业有可能泛起爆发式增加。
8、家电数码行业:5家公司实现营收1139.23亿元,占营收总额的13%,但净利润总体吃亏0.41亿元,除“宏图高科”有1.39亿元净利润外,国美、苏宁等其它四家公司都有分歧水平的吃亏。这是一个很魔鬼的行业,将来的想象空间很大。
9、电商行业:京东、阿里、唯品会三家,实现营收2011.48亿元,约营收总额的23%,实现净利润125.67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58.46%,净利润率6.24%。固然阿里的净利润大幅度削减,但京东的吃亏也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唯品会的净利润增幅高达50.27%。
趋势阐明
1、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在电商后发优势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且伤亡惨重。无论是具有当局搀扶与资金撑持的国企,照旧拥有进步零售经管手艺的外企,根基无一幸免。这申明,纯真以商品发卖为主的实体零售商的整体阑珊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2、电商不仅在削减吃亏,并且盈利程度也远远高于平均值。
3、百货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欠好。
4、国有后台的零售集团日就衰败。
5、区域性连锁公司过程扩张已成为全国零售业的标杆企业。
6、珠宝行业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7、服装行业在转型中获得了新成长,会不息分化。
8、超市行业步履艰难,今后会难上加难。
9、医药行业还没有真正发力。
10、家电行业做电商平台,存亡未卜。
造成上述场合的深条理原因,并不是电商的成本优势、手艺优势或便当、廉价等身分,环节是社会意理身分。
起首,电商借助本钱、手艺与情况的力量,极其聪明地击中了消费者的两个兴奋点——懒与贪。
其次,店商把消费者当“肥猪”已经太久,消费者的压制与承受已经太久,灵心被糟蹋与熬煎已经太久,这正如在家饱受困苦的他(或她)一旦发现外面的她(或他)哪怕有一丁点的“好”,就会苟且出轨日常的事理。上海商学院的一项查询拜访显示:尽管大部门网购者都有过被忽悠的履历,但他们仍然乐意去网购,他们的回覆是:宁可被电商棍骗也不肯意被电商棍骗,因为在网上至少还比力廉价,比力利便沟通,比力有话语权,店家比力在乎顾客。这几个“比力”就组成了电商的庞大优势,这完满是一种攻心术。
第三,当局对电商采纳了“宽松管制”的搀扶政策,那些打破道德底线、功令底线、心理底线的“做法”并没有被周全“规制”。
自有电商以来,电商对我国店商有三波冲击。
第一波冲击以“引流”为焦点,电商用廉价和便当吸引消费者,导致店商客流量削减,业绩下滑。但此时的电商与店商仍然是各自为阵。这一波冲击局部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且由年青人群向其他人群不息扩散。
第二波冲击以“付出”为焦点,天上的电商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地上的店商,两个阵营泛起了交叉融合的趋势。
第三波冲击以“阵地”为焦点。平台越做越大,流量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从要人、要钱成长到要阵地、要地皮。先是抢占物流阵地,厥后抢占铺面阵地。
零售业从来就不是“轻资产”的行业,当店商在业绩下滑的猜疑和转型的纠结中逐渐放缓扩张速度或摒弃已有地皮的时辰,电商正在分区域抢占各大城市以及农村市场的铺面地皮,中国零售进入了一个由电商抢占实体店地皮的“阵地战”期间。
颠末三波冲击,从市场份额来看,大致有一条二八分界线。
电商与大型连锁集团合占20%的市场份额,其它终端渠道约占80%的市场份额,此中,电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赶超连锁百强企业。所以,大型连锁公司与电商平台是我国将来零售业的两大主导力量。但也不及轻忽第三股力量,那就是私家小店。
今朝这些店肆大大都多半属于私家分离经营,将来过程电商整合、特许加盟等格局,有可能成为我国零售业的第三种主导力量。在连锁店繁荣的裂缝中,传统小商铺并没有被祛除,仍然遍布城市与农村的各个角落,灵动应变求保存,表现了中国小商人的高智商。连锁企业、电商、私家小店就是我国零售业将来成长款式中三分全国的三种主导力量。
药品药妆、活动服饰等专卖店品类的营收态势增加平稳,并没有呈现以上大大都多半实体零售商那样面临严重窘态,这申明,窄而深的产物线,格外是依托产物设计、出产、发卖等渠道垂直一体化经管的专卖店更为凸显其不同化优势而留住消费者的心。
尽管电商成长迅猛,但从实体店转型至电商的国美、苏宁仍无法撼动阿里、京东的霸主地位。但唯品会聚焦服装特卖,与京东、阿里形成错位竞争,却在电商行业一支独秀。
本文来源:重庆网站建设公司|重庆网站制作公司整理编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网址:https://www.1234114.cn/wzbk/wzsz/3587.html
详细咨询:请拨打电话13629754288!
我们团队的IT服务始于2007年!
我们服务于各类企业,为企业提供全面信息化建设
客户的口碑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满意度95%
Our partner
重庆飞海科技有限公司2008-2023